热点关注
反渗透设备那些操作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性能?
反渗透设备那些操作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性能?
设备操作不当会显著影响反渗透膜的性能,这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。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水处理方法,广泛应用于对水质要求严格的行业,如电力、电子、医药和化工等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若设备操作出现问题,可能会严重损害反渗透膜的性能,甚至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。
首先,当设备在高压状态下运行时,如果内部残留的气体没有被完全排空,这些气体在高压作用下会形成气锤,对反渗透膜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损坏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设备排空后重新启动的过程中。如果气体未被排尽而快速升压,或者在预处理设备与高压泵之间的接头密封不良导致空气进入,都会引发气锤现象。因此,在设备重新启用时,必须确保气体已经排尽,并在逐步升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。若发现有气泡,应立即降压并检查原因。
其次,设备关闭时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性能。若在关机时快速降压且未进行冲洗,膜表面可能会残留污染物,这些污染物在停机期间还可能进一步沉积和固化,从而导致膜孔被堵塞,性能下降。此外,若在关机时使用含化学试剂的预处理水进行冲洗,这些化学物质在设备停运时也可能导致膜污染。因此,关机时应该逐步降低压力至合适水平,并使用经过处理的水进行冲洗,直到浓缩水的TDS(总溶解固体)与原水的TDS接近为止。此外,应停止投加化学试剂,以避免对膜造成不必要的污染。
除了上述操作不当造成的直接损坏外,设备消毒和维护不足也是反渗透膜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复合聚酰胺膜是常用的反渗透膜材料,具备良好的脱盐能力和机械强度,但对余氯的耐受性较差。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未正确添加氯等消毒剂,或对微生物防控不够重视,就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。微生物污染不仅会降低膜的脱盐效果,还会增加膜的清洗频率和更换费用。因此,在设备的日常操作中,应定期对预处理和反渗透设备进行消毒和维护,以确保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。
此外,反渗透设备的余氯监测不充分也可能对膜的性能造成影响。如果投加NaHSO3的泵发生故障或药剂失效,或者活性炭饱和而未及时更换,都会导致余氯进入反渗透系统,从而损坏膜。因此,在设备运行期间,应定期监测余氯含量,并确保药剂的有效投加和活性炭的及时更换。
除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膜性能下降外,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反渗透膜的性能。不同水源的水质成分差异明显,如溶解物质、悬浮物、微生物、溶解气体和盐分等,这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膜的过滤效率和堵塞情况。
此外,水温的变化也会对膜的透水速率和稳定性产生影响。较高的水温可能会加快水的透过速度,但也可能削弱膜的耐久性。水压、pH值以及水中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的存在同样可能对膜的性能产生影响。因此,在设备运行过程中,需密切关注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变化,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。